研究生经验(转载)

您是本篇文章第 278 位读者

目前大部分研究生新生都要入学了,估计马上就会与老板(也就是导师)碰面了,刚开始可能老板会给你一个大的方向,然后你可能机会整天看不到他的人影,就不太管你了。这时大部分学生就很茫然了。

         说实在的,不要抱怨导师没有时间管你。一般导师都很忙,不管是有行政职务的还是没有行政职务的,尤其牛的导师就更不用说了,社会职务多,带的学生多,没有很多时间来管你 ,也没有多少时间来指你,但是千万别抱怨,导师是一种社会资源的,不是你所买的商品,不是属于你一个人的。做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要独立的。导师把题目给你,他只知道技术路线,然后得出预期的结果,他是战略家,他是属于那种从战略上藐视敌人的那一种,而你从战术上重视敌人,战胜敌人的那一种。要把自己锻炼成战术大师。就像打仗一样,毛泽东统筹四方,只管先攻哪里,后攻哪里,什么时候攻,怎么攻打就是什么小司令的事了,目标都是一样,去的最后的胜利。科研也是一样,具体怎么做都靠你自己的,老板是出题的,是不知道答案的。不同于考试,老师出题,又知道答案。
一般来说,你的战术导师就是你的师兄师姐,不知道怎么做,首先问的是你师兄师姐,他们继承了你们课题组的风格,就像我们看武侠片,里面的掌门只教大师兄,下面的师弟就由师兄来教的。你指望老板手把手的教你,那你还是个小学生的心态。老板只是在你遇到“刀山火海”的时候教你怎么走。老板要么不出招,一出招就“招招致命”的。
再者,很多同学根本不关心什么技术,不在乎所谓的科学。做研究只是他们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他们只是想快点顺利毕业,他们不希望在他们的事业之路上有什么绊脚石。不在乎过程,只在乎结果不是你作为一个研究生的座右铭。
对课题的挑剔,对发表论文的数量的攀比,这一切都会使他们变的脆弱,变得浮躁。最后他们经过所谓的“努力”后课题仍然做得很烂,甚至推迟毕业,他们就会迁怒于导师了。很多科学理念,科学上的辩证关系,是不需要另一个人(如导师)来告诉你,因为这些东西到处都有。你知道为什么研究生期间要学《自然辩证法》、《哲学》之内的课程吗?就是教你理解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自然,什么是认知,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方法论》,这些都是教你怎么从头做起的,就像你小时候学认字一样,你得先学会拼音。这是哲理,你不遵循,马上就会吃亏,很实在的事情;科学精神是要自己主动吸收主动培养的,主动去看关于科研活动的书,主动学习,主动跟导师讨论问题,跟其他老师还有网上的前辈讨论问题,这都是提高科学精神的途径。这些都不是要等着导师来告诉你的,主动是做研究的必备素质。
导师的一大任务培养的是培养自己研究领域的科研人才,他要培养的是未来的科学家,是培养真正做学问的人,而不是社会的父母官或者企业的老总。导师不应该考虑学生妨不妨碍他找工作。至于学生后来去考公务员那是他们的事情。至于有些人非要把这个当作工作的跳板那是他们的事。
就像某位牛人说的,导师的一大任务就是申请经费,建设实验室,钱越多越好,仪器越多越好,地方越大越好,规章制度越建全越好,组织的课题组内学术交流形式和频率也是越多越好。没钱的导师显然不是好导师,有钱不舍得的花的导师更加不是好导师 。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勤奋、自强、求是、创新是你研究生生涯的四大要素。事实上,好学之人,人人皆导师,处处皆学问!!认真的做好道德论文和学术论文!

 

我们研究生阶段,研一时候一般课程比较多,老板也没有给具体的课题我们做,主要就是给师兄师姐打打下手,熟悉实验室的一些基本情况等等,但是到了研二我们一般就会有开题报告要写,也就是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课题。首先就要面临一个选题的问题,很多同学在研一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课题,以后估计也不是和师兄师姐做的课题一样,所以就不太关心师兄师姐在做什么,平时也没有看看老板和师兄师姐发的文章,就更谈不上说是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了,如果研一的时候这些工作没有做,那你在暑假期间务必要做好的,这样你起步就早一些,也大致知道自己研究兴趣所在,节约了时间。一个很必要的东西就是要弄清楚老板有什么课题,哪些在做,哪些准备做。要不然的话你到老板那里,老板给个课题你,你还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就慌慌张张答应了,而后却发现不是很好做,或者是不是自己的 兴趣所在。那就不好办了,所以第一步就是明确自己的课题。
那么第二步就是要好好了解自己的课题,我们在接触一个新的东西时,往往很盲目,这里值得提一下的是,一定要查遍跟自己的课题相关的材料,了解他们的思路,做法,这是很重要的,然后写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和师兄师姐、老板磋商,明确课题的重点和创新点。千万一拿到课题就像尽快出文章,盲目的去做,我一同学曾这样做,结果发现他做的一部分东西别人都已经做过,还有一部分实验相关实验条件没有考虑到,结果是全部返工,浪费了很多时间——-做科研大部分是思考的结果的。
接下来当然急要去好好的做啦。当然我们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如说实验设备没有啊,或者是实验条件达不到啊,——–  这时我们首先要和老板积极沟通,因为姜还是老的辣,他走的路多,知道什么方法可以代替,知道他自己的一些师兄师姐或者是原来读书时的学校能满足你的条件。不要一个人在那里苦苦的想该怎么办,那样会浪费很多时间。有的同学估计实验方案有几套,这搞一下,那搞一下,这是不对的,首先我们要对各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选一个最哟可能成功的做,不要做一个得时候,遇到了难点,就马上去试另一个。结果一个都没有 做彻底,浪费了时间,也会让人变的浮躁的。
最后就按部就班的、从容不迫的做自己的课题,发表论文的话,能发国外的尽量发国外的,一来不要版面费,二来出来的快,还有小额的稿费哦!!

 

2.  充分利用周末 以前周末很少工作,在实验室也是干些与科研无关的事。现在充分利用周末的时间,因为周末的时候大多数公用的设备都闲着,你可以放心的利用,有时候一个周末出的数据可以抵上一周的结果。所以周一的时候我一般比较轻松的整理结果,周二就要想办法找导师讨论。
3. 最大限度的离开电脑 每天到实验室的第一件事不是开电脑,而是开实验设备(因为实验仪器大多要预热1个小时),在这期间,可以上网收收信件,处理一些其他的事情。由于已经开了仪器,就会迫使你离开电脑。所以基本上只要去实验室就要有数据。
4. 计划好每一天 每天离开实验室的时候会给自己留一个小条,提醒自己第二天一天的任务是什么,免得到实验室再想,有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想想,思路会更清晰。每天晚上回去之前最好把实验数据处理好再走,这样也好调整第二天的实验。
5. 经常和导师讨论 做一个有准备的人,随时把结果和问题整理好,只要碰到导师来实验室视察或者貌似有空的时候一定想办法讨论。一年来都形成了习惯,只要导师来实验转悠,我一定在5分钟内就可以把结果和问题以图标的清晰方式呈现给导师,效果颇佳。和导师讨论问题千万不能只说,其实一个结果或者问题解释半天,还不如用个图和数据效果好。以前总是怕见导师,怕和导师讨论,现在总是盼导师,呵呵已经变被动为主动。
6. 抓紧写文章 感觉数据积攒了一定程度,赶紧准备文章,我个人的经验是等把文章写了一个初稿后,再找导师说写文章的事,讨论之后的几天内,自己修改后的文章估计就可以呈现给导师了(效率多高,呵呵)。把文章给导师后,可能要等很长时间才有反馈意见,在这期间,一定要制定下一篇文章的计划,我一般是在上一篇文章来回修改投出去之前,第二篇文章已经成型了,这样导师基本上也把第一篇文章放行了,否则还要拖很久。
7. 多开会,多交流 想办法去开会,其实只要你的成果好,人也好,实验室条件不是特别差的话,导师都会考虑的。当然这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你没有成果,估计导师也不会让你去。所以没事时我总会寻找一些会议的信息,然后自己估计一下费用,能剩的费用尽量剩,住的差点,交通工具慢点没关系,把费用将到最低,然后去说服导师,一般情况下还是可以的。通过几次的会议,收获颇多,既锻炼自己,又学到知识。记得有两次会议后,根据会议报告别人的提问,回来后对实验进行新的评价或者补充就又发了文章。